English

立足未来的战争

1999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陈汉忠 吴士来 我有话说

砰!一发特制的带钩弹拖着长长的连线,飞越松涛翻滚的百米宽的峡谷,牢牢地钉死在一棵大树上。顷刻间,一群身穿迷彩服的油料管线队员迅速把连线拉紧,随即一道野外输油管横跨山谷。

崇山峻岭间,盘山公路蜿蜒曲折,某野外输油泵站,一辆草绿色的军车拖着一个集装箱式的方舱。“展开!”随着指挥员的口令,仿佛变魔术似的,不到五分钟,一个宽长不过三、五米的方舱迅速变成十几平方米大小的指挥舱,各种器材摆放归位。

……

这些在未来战场上崭露头角的军事科研成果,并非出自科研机构的专家之手,而是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某训练团官兵的杰作。

一个名不见经传,担负着空军油料技术兵培训任务的普通团队,何以能在短短几年间,先后攻克数十项技术革新项目,其中五项获军队科技成果奖,二项取得国家专利?团长陈国良说,作为现代军人,盯着明天的战争搞科研是我们的本份,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。

九十年代初,喷气燃料污染像幽灵一样游荡,南国某机场,竟因油料污染,导致数十架战斗机被迫停飞。

目睹这尴尬的场面,南空后某训练团教官们的心被刺痛了,如果不把这个堡垒攻下来,我们有何脸面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!他们把目光盯上了油罐壁。如果能在油罐壁上涂一层既美观又防金属腐蚀,还具备杀菌作用的涂料,问题岂不迎刃而解?然而,涂料好找,防污染的抗菌剂却难觅。要么抗菌剂效力不够,要么与化工涂料不兼容。一次次试验失败了。

油料污染,说穿了就是细菌或微生物在作祟,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,经国际计算机终端检索,尚未发现有现成的产品可供利用,既无可借鉴,也没有参照物。但他们没有罢手,他们借用地方科技优势,从二百多种抗菌剂中,挑选了两种低毒高效、成本低的苯酚类试剂,经实验室刮片实验,效果达到百分之九十五。

油料是战争的血液,野外输送油料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一环。两年前的盛夏,科研小组又被一个新的科研攻关项目困扰着。那是在观看了油料管线队在一次野外铺设输油管道的演练中,穿越一个数十米宽的小峡谷,十几号人竟忙乎了一个多小时。能为他们研制一种抛射装置那该多好!

攻关又一次拉开了战幕。一次次失败后,终于,工程兵定向爆破给了他们启示:用炸药定向抛射。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,且风险依然存在。为取得正确的炸药配方,他们冒着生命危险,进行了无数次的爆炸试验,终于研制成功了“野战管线铺设抛揽装置”。

为打赢明天的战争搭桥铺路,是南空后某训练团官兵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。“野外供油作业方舱”是他们最值得自豪的一项科研成果。在上报高层次科技成果奖时,一专家教授在经过一番近乎苛刻的考证后,最终在鉴定结论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:野外供油作业方舱外形尺寸和管线部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,其防护设计满足管线部队所在的战场要求。因此,野外供油作业方舱的研制成功有利于提高管线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、综合保障能力和战场防护能力,并将带动和推进野战油料装备集装化的进度,使我军的油料保障工作更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,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